1、“味过于苦,脾气不濡,胃气乃厚”
过食苦味,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,从而使胃气滞。
(从这里知道,脾湿严重的话,可以吃苦味而燥湿!)
2、“南方赤色,入通于心,开窍于耳,藏精于心,故病在五藏;其味苦,……”
南方赤色,与心相通,心开窍于耳,精气内藏与心,在五味对应苦味。
3、“气味辛甘发散为阳,酸苦涌泄为阴。”
凡气味辛甘而有发散功用的,属于阳,气味酸苦而有通泄功用的,属于阴。
4、“南方生热,热生火,火生苦,苦生心,心生血,血生脾,心主舌。其在天为热,在地为火,在体为脉,在藏为心,在色为赤,在音为徵,在声为笑,在变动为忧,在窍为舌,在味为苦,在志为喜,喜伤心,恐胜喜;热伤气,寒胜热,苦伤气,咸胜苦。”
南方应夏,阳气盛而生热,热甚则生火,火气能产生苦味,苦味能滋长心气,心气能化生血气,血气充足,则又能生脾,心气关联于舌。它的变化在天为热气,在地为火气,在人体为血脉,在五脏为心,在五色为赤,在五音为徽,在五声为笑,在病变的表现为忧,在窍为舌,在五味为苦,在情志的变动为喜。喜能伤心,以恐惧抑制喜;热能伤气,以寒气抑制热;苦能伤气,咸味能抑制苦味。
5、“辛伤皮毛,苦胜辛。”
辛味能伤皮毛,苦味能抑制辛味。
6、“视喘息、听音声,而知所苦”
观察呼吸,听病人发出的声音,可以得知所患的病苦
7、“多食苦,则皮槁而毛拔”
过食苦味,则使皮肤枯槁而毫毛脱落。
8、“故心欲苦,肺欲辛,肝欲酸,脾欲甘,肾欲咸。”
所以心欲得苦味,肺欲得辛味,肝欲得酸味,脾欲得肝味,肾欲得咸味
9、“赤当心、苦”
赤色和苦味应于心。
(有的医生为了解决心脏的问题,专门给病人吃烤焦的馒头片,不是焦糊的那种,是微微发焦,焦黄焦黄的那种。)
Views: 609